
刘志国(1969—),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宿州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收入分配等研究。
学习经历
2015-2016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分校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2-200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199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7-1991安徽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1991-2002安徽宿州学院经管系
发表的论文
1.刘志国,宋海莹:中国不同所有制部门间的性别歧视,人口与经济,2018年第4期,44-52
2.刘志国 产能过剩与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经济纵横,2019年第6期,1-8页
3. 刘志国 胡翔,“去杠杆与风险防范:基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4.创新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选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
5.刘志国,栾瑞华.我国“996”工作模式的形成原因及治理[J].经济论坛,2020,11:137-146.
6. 刘志国,栾瑞华.数字经济条件下就业模式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商学研究,2020,6:110-119.
7.刘志国,陈文慧.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变化趋势:基于劳资力量对比角度的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1:147-157.
8.刘志国,刘慧哲.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标准及其规模变动:基于 CHNS 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6:24-31.
9.刘志国,刘慧哲.收入流动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经济学家,2021年第11期.
10.收入流动性与我国居民长期收入不平等的动态变化:基于CHNS数据的分析,财经研究,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创新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策略选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
12.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3期
13.劳动力市场分割、代内收入流动性与公共部门的就业优势,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14.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分割与体制内就业优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4期
15.谁的上升空间受到了挤压:收入流动性角度的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谁进入了体制内部门就业——教育与家庭背景的作用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年第7期。
17.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教育科学,2013年第1期
18.负向涓滴效应: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恶化,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19.资本周转与“钱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的分析,经济学家,2014年第9期
20.政治进程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10期
21.教育与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22期
22.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与中国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23.管理层收购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变革,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4.国有企业改革中效率追求与公平缺失,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2期
25.外资并购与我国的技术自主创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3期
26.政府承诺、决策规则与产权保障的可靠性,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27.金融危机与精英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破产,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4期.
28.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间逻辑关系的非必然性,经济纵横,2009年第1期
29.论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的选择,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论转型过程中我国私有资本积累的非文明性,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第2期
31.垄断条件下的价值形成与我国高物价水平的原因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第3期
32.代际收入流动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9期
专著与教材
1.专著:政府权力与产权制度变迁,中国财政出版社,2007年
2.专著: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居民收入流动性,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3.教材(主编):政治经济学新编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教材(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
5.教材(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1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功能、演进趋势与培育路径研究”(18BJL122);
2.201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对居民代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15BJL090)。
联系方式:zhiguoliu11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