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院开展“追寻抗战记忆・传承红色使命”实践活动

经济学院开展“追寻抗战记忆・传承红色使命”实践活动

经济学院开展“追寻抗战记忆・传承红色使命”实践活动
为深切缅怀抗战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7月至8月,经济学院组织红色实践小分队,分赴全国多地抗战纪念场馆开展“追寻抗战记忆・传承红色使命”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以实地探访、沉浸学习、素材记录为主要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厚植爱国情怀,在感悟精神中明确使命担当,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景、从理论落地实践。
在杭州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实践学子驻足凝视、敬献白花,在苍松翠柏间追思八十八师将士的英勇身姿,感悟庙行大捷中蕴含的民族不屈精神;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的八百壮士主题雕塑前,另一组学子屏息伫立,透过雕塑的战斗姿态重温浴血坚守的英雄史诗,深切体会爱国将士的赤诚肝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碑下,实践团队肃立鞠躬,循着先烈以少战多的壮烈事迹,深刻感悟革命战士为民族解放舍生取义的崇高信仰。
不同实践点位上的感悟交织共鸣让学子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庙行大捷中八十八师将士的殊死搏杀、四行仓库里“八百壮士”的孤军坚守,还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壮烈殉国,这些不同时空的英雄壮举,都凝聚着中华民族面对危难时的不屈脊梁与家国担当。“从杭州的纪念碑到刘老庄的英烈墓,每一处都在诉说着‘为国捐躯’的重量,这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刻在民族骨血里的精神力量。”经济2402班王清秋在实践心得中写道。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些矗立的纪念碑与凝固的英雄群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坐标,提醒着青年一代要永远铭记先烈们用热血铸就的民族精神,将这份感动与敬意转化为勤学笃行、报国为民的实际行动。
实践过程中,学子们不仅深挖纪念碑背后的历史细节,感悟先烈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学习心得,整合形成系列实践成果。后续,这些成果将通过短视频展播、校园主题展览等方式呈现,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强国有我、青春有我”的誓言落地生根,进一步扩大红色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作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是经济学院实践育人模式的又一次创新。近年来,学院持续深化与红色场馆的协同合作,先后联合杭州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管理方、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单位打造红色实境课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实效。此次实践活动通过“行走的探访”激活“静态的史料”,助力学子在实景中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爱国主义为什么永恒”的时代之问。
未来,经济学院将继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深化红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创新,引导青年学子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奋进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以青春之我书写报国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