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下午2:30,我院“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学术论坛第20次报告会在经济学院307会议室召开。本次讨论会由我院副院长叶林祥教授主持,国际经贸学院青年教师史青博士做了“全球化与不平等”的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从经典的H-O模型及其推论S-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入手,回顾了贸易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即贸易会降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提高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这也成为发达国家政客鼓吹贸易保护的重要理由之一),同时降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大量经验证据并不支持S-S定理的预测。
报告进一步介绍了全球化指标和收入差距的指标测算方法及其在衡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6个方面重点梳理了贸易影响技术溢价的机制:第一,中间品贸易和外包的存在使得发达国家将低技术工人密集的生产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得两类的技术密集度均得到提升;第二,全球化加速资本流动,涌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资本需要高技术工人相匹配;第三,贸易自由化迫使企业加速创新提升技术进步进而提高技术工人工资;第四,出口行为促使企业自身生产率提高、质量升级进而带来技术溢价;第五,贸易使得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回报增加。此外,还有学者构建了以异质性企业理论为基础的搜寻匹配模型,阐述了出口企业工资溢价的机制。
报告最后讨论了全球化影响收入差距的其他渠道,并从数据层面包括行业/职业层面、企业层面、工人层面对这类文献进行了归类,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如考虑服务业、劳动力受冲击后调整时间、将企业特征与雇员特征结合起来等。
与会教师和同学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尹敬东副院长对本文的经济学背景、意义和模型普适性进行了点评。叶林祥副院长对变量定义和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剖析。李庆海副教授针对全球化对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并认为史青博士对于外文文献的把握与熟悉值得学习。其它与会老师和同学也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相关建议。
本次活动是我院“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学术论坛第20次常规活动,同时也是我院正式组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研究团队后的第5次正式学术活动。
|